专注医院门诊智慧服务系统

聚焦智慧门诊 · 专注服务渠道

1431家中间商共通的选择

咨询热线:400-688-6131
135-4789-4313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内资讯
联系我们

手 机:13547894313
电 话:400-688-6131
邮 箱:miles.shi@cikkod.com ​
总部地址: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大道中四段2号科技企业孵化中心2栋B区401 ​
工厂地址:成都市双流空港经济区牧华路2段9号

养老产业黄金发展期:挑战与机遇并存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人气:330

近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实地探访养老机构发现,中国养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,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不过,根据前云康科技集团观察,行业目前也面临供需不匹配、成本高、观念滞后等挑战。未来需通过政策支持、智能化转型和老人观念转变,推动产业健康发展。

QQ截图20250221161001.png

“我在这行也干了很多年,随着‘60后’进入老年,养老观念逐渐转变,机构养老接受度在提高。”董院长介绍,2013年后,政策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养老产业,之后险资等资金率先布局高端养老社区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高端养老社区属于中国银发经济的组成部分,目前已经有很大的规模。

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.1万亿元左右,约占GDP的6%。根据行业预测,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,2025年达到9万亿元。据《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》预测,到2035年,在高增长方案下,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51万亿元,占GDP的25.5%;中等增长方案下,同期银发经济规模预计为45.35万亿元,占GDP的22.67%;低增长方案下,同期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40.34万亿元,占GDP的20.17%。另据民政部数据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.7万个,养老床位合计829.4万张。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.1万个,比上年增长1.6%,床位518.3万张,比上年增长2.9%。

不难发现,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床位数据,银发经济中的养老院市场都处于正向增长态势。

我国老年人大多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,形成了“9073”的格局:90%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,7%左右的老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,3%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。

董院长介绍:中国的养老方式目前以居家养老为主,其特点是上门服务,老人居家接受护理;社区养老主要由政府主导,企业参与,通过建立长者食堂、养老服务中心等,提供活动与医疗支持;机构养老方式近年由民营养老机构主导,其中的高端养老市场由房地产、保险等方面的大型企业占据。

据悉,机构养老的特点有三个:公办与民办并存,中高端机构稀缺,资金投入大。

最近一段时间,国家和地方出台多个政策,鼓励发展银发经济。在董院长看来,这些好的政策对养老产业起到了很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,他也在关注产业政策的落地。他认为现在养老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:普惠型机构床位紧张、高端机构价格高、老人收入与需求不匹配。

就上述“老人收入与需求不匹配”问题,董院长进一步阐述道,对于一般的老人来讲,其实也在追求一种“性价比”的服务,但现状是容易出现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落差,导致床位入住率不够高。他举例说,一些发达地区,如珠三角、长三角,高端养老社区发展较快,但出现了收费高与老人收入低的矛盾。欠发达地区以小型机构为主,高端养老社区难以发展,更多采用了轻资产模式运营——如代运营、加盟。

“床位入住率不高,养老机构的盈利能力就会遇到考验。”董院长表示,一般养老机构的租金与人力成本占运营成本的80%,导致利润率低(约15%)。运营比较好的养老机构,利润率可以达到15%,但大多数都是持续亏损状态。另外养老产业还存在护理人员流动性大,专业培训不足,行业吸引力低等问题。

养老机构的发展程度也会影响产业链的培育。比如政策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,推进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。对此,董院长表示,未来的养老产业要走向智能化与科技化,将更多依赖智能设备,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。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,智能化设备依赖进口,成本也高。

对于上述问题,董院长希望:一是政策加大补贴力度,提高运营补贴,降低租金压力;二是支持国产适老化设备研发,降低成本;三是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宣传,改变传统养老观念,提高机构养老接受度。总的来说,未来需通过政策支持、智能化转型和观念转变,推动产业健康发展。

前云康科技集团专注于医康养服务智慧化,提供体检、急诊、门诊、住院、康复等全场景智慧服务,涵盖居家、机构、社区养老及区域医康养一体化等,拥有1200+用户。面对中国养老产业的黄金发展期与诸多挑战,该集团凭借软硬件及解决方案一体化优势,助力养老机构降本增效,推动产业智能化、科技化转型,为养老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